蘋果發表會9/15登場!一次掌握三大新品資訊

蘋果今日宣布,秋季發表會日期將於台灣時間9月15日凌晨1時舉行。根據現有資料,除了眾所期待的iPhone 13系列手機外,Apple Watch Series 7智慧錶和AirPods 3無線耳機也有望登場,本篇整理了可能的新品資訊,供讀者一次覽盡。

iPhone 13系列手機

iPhone 13系列在外觀上延續iPhone 12的設計,有iPhone 13 Pro Max(6.7吋)、iPhone 13 Pro和iPhone 13(6.1吋)、iPhone 13 mini(5.4吋)共四款。

規格方面,iPhone 13可能使用A15處理器,比前一代減少15%至20%的功率消耗,加上新手機電量提升,從iPhone 13 Pro Max到iPhone 13 mini,電量分別增至4352mAh、3095mAh、3095mAh、2406mAh,因此iPhone 13有望成為蘋果有史以來電池續航力最佳的手機。

拍照部分,外傳iPhone 13至少會有3個相機功能升級,包含高規格的錄影模式及更進階的修圖技術。另外螢幕刷新率也會提高至120Hz、瀏海縮小、容量最大至1TB等。

知名爆料達人Jon Prosser還透露,iPhone 13系列將在9月17日開放預購,9月24日正式上市。

Apple Watch Series 7智慧錶

「地表最強蘋果分析師」郭明錤先前預測,蘋果將為Apple Watch Series 7帶來全新的外觀設計,並加強健康管理功能。

綜合現有消息,新錶可能採用S7處理器,分為41毫米、45毫米兩款,外觀採用類似iPhone 12的平面螢幕與直角邊框,螢幕加大至1.9吋,搭配新設計的錶面,還會有新的「淺綠色」可選。

AirPods 3無線耳機

外傳新耳機無論外觀或充電盒都與AirPods Pro酷似,但走平價路線,因此可能沒有主動降噪功能,但音質會比AirPods 2好。




熱門

小編推介

「自以為貼心卻給人家添麻煩」 服務業員工:你的好意會擾亂我們

服務業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客人,其中有喜歡的,當然也有討厭的。日本東京電視台的綜藝節目「私、嫌われたくないんです。」訪問了200多位不同業種的服務業從業人員,包括理髮店、美甲店、空姐等等,想知道什麼樣的客人比較討厭。除了那些惡意滿滿的奧客,還有一些客人處於好心,卻會給他們添麻煩。           ▼美甲店:最討厭那種自以為知道接下來要塗哪裡,就轉手指或換手指的客人,這會給美甲師添麻煩,讓她們的節奏和設計全部亂掉。       ▼「塗的時候,有些客人會自己轉來轉去,或者覺得塗完了,就自己換手指。」   ▼「我們想說,拜託儘量不要動,一切交給我們就好了。」           ▼「我們一邊塗,會一邊計算。」       ▼理髮店:最討厭那種洗頭時會自己抬頭的客人,水會滴得到處都是。洗頭時乖乖躺著,讓人家洗就好了,不要自己抬頭!   ▼「洗頭洗到脖子附近的時候,有些人就喜歡自己抬頭。」   ▼「原本我們椅子的設計,還有我們洗頭的方法,不會讓水流下來,」       ▼「結果一抬頭,水就從脖子處,順著背後流下來了。」   ▼「水會滴得滿地都是,反而更麻煩。」   ▼空姐:最討厭把餐盤疊在一起的人,因為需要重新分類,反而更麻煩。       ▼「有些人喜歡把餐盤疊在一起拿給我,這算是好心卻給我添麻煩。」   ▼飛機餐的容器需要一組收一起,將同樣形狀的容器疊起來拿給空姐,看起來方便,最後卻要重新分類。   ▼「還有回收毯子的時候,有些日本客人會折得方方正正很漂亮。」       ▼「其實這沒什麼必要,因為最後都會直接丟進大袋子裡,有時候還會硬塞進去,所以折毯子沒什麼意義。」   ▼鞋店:最討厭擅自把鞋子塞回盒子的客人,試穿過的鞋子放著等店員收就好了,自己放回鞋盒的話,擺放的方式可能不對。       ▼「我們通常會拿出很多雙鞋子給客人比較,」   ▼「比如拿出5隻,客人選中了1隻,」   ▼「有些客人會把剩下的4隻塞回盒子裡。」   ▼「但客人不知道怎麼塞。」       ▼「請客人試穿完直接放著就好了。」   ▼節目組還訪問過占卜師,他們最討厭哪種客人呢?她表示,自己最討厭問樂透號碼、問考試會不會上榜的客人:「考試還是要靠自己努力啦!」   這些服務業者討厭的行為,很多人都曾做過吧。沒想到處於好心做的事,反而會給人家添麻煩,以後再也不會這樣做啦~ 來源:テレ东プラス+テレビドガッチ

喜馬拉雅山冰川崩裂釀洪災 印度當局曝仍有203人失蹤

印度境內喜馬拉雅山楠達德維冰川日前突然發生部分斷裂意外事件,隨後爆發大規模洪水。對此,印度當局則指出,目前已尋獲18具屍體、共計203人失蹤,搜救重點放在被困在同一條隧道內的30名工人。根據當地判斷,這些失蹤人口多誒哈爾邦和北方邦的工人、以及一些當地村民。 根據《路透社》指出,印度國家警察局阿肖克‧庫馬爾(Ashok Kumar)表示,隧道全長為2.5公里,目前試圖打通隧道,而搜救人員已經進入150公尺了,不過由於隧道內有大量碎石與泥濘,阻礙了搜救進度。雖然目前尚未查清冰川斷裂原因,不過專家指出,也許是因融雪緣故,才會導致雪崩的意外發生。 另外,《印度快報》表示,對於該次搜救任務,當局已經派遣空軍直升機與搜救人員到場協助。而空軍公布初步偵查結果後,發現附近的馬納利(Manali)的城市入口兩條橋樑遭到沖毀,甚至在河床中發現許多橋樑斷裂的碎石。 北安查爾邦(Uttarakhand)首席部長拉瓦特(Trivendra Singh Rawat)向《路透社》表示,目前約203人失蹤,不過失蹤人數持續增加中,預計將提供罹難者家屬40萬盧比賠償(約新台幣15萬元)。

從木頭而生!日木雕師「讓木頭活成動物」 雕刻老鷹眼神超靈動:彷彿會轉~

住在鋼筋水泥城市中的人,很少有機會看到形形色色的野生動物。日本木雕家Mori Kono的作品卻能給都市人帶來滿滿的新鮮感。他憑藉天才技藝雕刻不同的可愛動物,有浣熊、松鼠等等。那些普通的木頭在Mori Kono手中變成栩栩如生的動物,就像魔法一般!     ▼土撥鼠:           ▼浣熊:                               ▼兔子:       ▼花栗鼠:       ▼俄羅斯藍貓:       ▼鷹:       ▼熊:           ▼貓頭鷹:       ▼欣賞更多Mori Kono的木雕作品:           Mori Kono的木雕作品都是自己設計、雕刻完成的,完成一件要花費約1週時間。他雕刻的動物栩栩如生,就連羽毛等細節都很細膩。追蹤他的Instagram,看更多出色的作品吧!

國家統計局: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有助編制「十四五」規劃

內地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國家統計局指,收集到的數據有助編制「十四五」規劃和完善政策體系。 今次內地的人口普查,動用約700萬名普查人員,上門為民眾登記資料,對象還包括在大陸工作或居住的港澳台居民,以及身處但未定居海外的中國公民。普查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住房、婚姻狀況和教育程度等。 有別於以往,今次普查全面採用電子化方式,數據會經過加密處理,實時上傳至處理中心,杜絕可能受到的人為干擾。 自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以來,中國人口發展出現顯著改變,人口總規模增長減弱,勞動年齡人口波動下降,老齡化加劇。 而今次的普查,能為編制「十四五」規劃,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和政策體系提供重要支持。 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張毅:「獲得這些數據,主要是為了今後政策的制定的需要,比如說是學校和衞生機構這種布局,還比如說是兒童和老年人,這種服務設施的建設。」 今次的普查會持續到十二月十日,整理數據後明年會公布結果。 對於有傳言指,今次普查內容包括住房情況,是要為徵收房產稅作準備,當局澄清只是「常規動作」,了解民眾的居住狀況,更好反映當前民生問題,毋需過份解讀。

以色列駐中國使館抗議官媒「公然反猶」 中國裝瞎:不了解相關情況!

以巴衝突持續升溫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16日聯合國(UN)秘書長呼籲雙方停火,美國駐聯大使表示,美方正透過外交渠道致力促成停火,與此同時,主持視訊會議的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稱,中國為安裡會輪值主席「十分重視中東緊張局勢」,並指美國阻饒安理會發出「一致聲音」。此外,18日以色列駐中使館抗議中國大外宣環球電視網(CGTN)「公然反猶」,據悉,CGTN已將相關爭議貼文或影片下架。然而,中國外交部昨 (19) 日稱不了解相關情形,並強調中方已多次闡明立場。 綜合外電報導,CGTN於18日播出節目「美國為何充當以色列外交盾牌」討論以巴衝突,節目主持人質疑,美國支持以色列是否基於「共同」民主價值觀,並稱是在美猶太人的「強大遊說」才促成白宮立場,節目主持人稱,美國利用以色列作為「中東的橋頭堡」,將其作為打擊阿拉伯世界的代理人。 對此,以色列駐中使館同日晚間於推特表示,見到中國官方媒體公然表達「反猶主義」感到震驚,推文寫道:「我們曾盼『猶太人控制世界』的陰謀論隨著時代結束,不幸的是,反猶主義再次露出醜陋的嘴臉。」並敦促CGTN下架「散播謊言」和充滿種族主義的侮辱性影片。 美國之音報導,目前CGTN已將相關影片下架。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昨天稱,不了解相關情況,他強調中方以多次闡明以巴衝突立場。並未針對以色列駐中使館「公然反猶」說法置評。 此前,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於聯合國緊急會議時,除了批評美國阻饒安理會發出一致聲音,還提到:「中國是巴勒斯坦人民的真誠朋友」、「國際社會要向巴勒斯坦提供人道救援」。 以色列駐中使館18日晚間於推特表示,見到中國官方媒體公然表達「反猶主義」感到震驚。   圖:翻攝自「以色列在中國」推特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   圖:翻攝自中國外交部官網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