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新冠患者插管!一線醫生回家「不敢接觸妻小」 車庫搭帳篷:已做好抗戰準備! 2021年01月29日

新冠疫情持續延燒,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是壓力最大,同時也是最危險的。他們的感染風險比常人要高很多,工作時要全程穿戴密不透風的防護設備,下班後也不敢貿然回家,就怕將病毒帶回去害到妻小。在美國加州擔任胸腔內科重症專科醫師的鄭庭文,就在臉書上分享了自己抗疫期間的經歷。

 

 

 

 

 

▼鄭庭文在臉書po文說,他收治了醫院中的第一位新冠肺炎患者,後來又去加護病房提供治療。當天他不敢回家,而是睡在車上,就怕將病毒帶回去。之後的幾天他也不敢進家門,第4天晚上更是直接選擇在醫院中過夜。

 

 

 

▼鄭庭文的妻子非常心疼老公,已經在醫院忙了一整天,下班後還不能回家休息,於是第5天她就建議老公:「搭個帳篷在車庫裡休息怎麼樣?」鄭庭文接受了老婆的提議,他想到疫情可能無法在短時間內快速平息,就決定在自家車庫中搭帳篷住下來。

 

▼鄭庭文做好了跟疫情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他呼籲民眾做好防疫措施,不要掉以輕心:「你們能讓我們這些醫護人員不再『有家歸不得』,只要你們好好待在家裡。」另外,他還提醒大家不要認為自己很健康就不會被感染。他所在的醫院就有一位30歲的青年患者病情危急。

 

 

 

 

 

▼鄭庭文奉勸大家,現在最好的防疫方法就是好好待在家中,以免感染。最後他還強調,現在世界各地的護理人員都因為疫情忙得焦頭爛額,「你至少能做到待在家,如此一來,我們某天也能回家見我們最愛的親人」。

 

 

 

網友們看到後紛紛表示:「為你及世界上所有犧牲奉獻的一線人員祈禱」、「謝謝你做的一切」。一線醫護辛苦了,感謝他們為抗疫付出的所有辛勞和努力~




熱門

小編推介

日本是防疫敗戰國 台灣怎樣才不會淪為日本第二?

台灣疫情也開始緊張了,開始出現社區感染,雖然人數還不是那麼多,疫情指揮中心也表示大多找到感染源等,但是今年開始在各國蔓延的新冠病毒已經大多是變種的,如日本也已超過9成,重症化速度加倍,措手不及,才會造成日本近日每天死100多人,大阪13日還死了55人等,死亡率超過印度,甚至死亡人數算不清楚,或如人口195萬的札幌市13日確診超過500人,處處醫療崩潰,而且年輕人相繼重症化、死亡,日本是戴口罩、消毒或是社交距離的維持絕不輸給台灣的公衛大國,顯然是疫情不斷大爆發中的防疫敗戰國,台灣怎樣才不會淪為日本第二? 日本人戴口罩及消毒不輸台灣,卻成防疫敗戰國,台灣不能掉以輕心。 圖:劉黎兒攝影 台灣雖然一年多來是國際防疫模範生,一直生活在安心幸福的平行時空裡,但病毒以及疫情這一年多來,病毒已經發生很多變化,台灣這一波的病毒不會也跟著駐足忘時的,而是與時俱進的強力的變種病毒的可能性很高,此外無症狀帶原者非常多,也因此必須有許多重要精準的對策,否則即現在有使有相當充分新冠醫療能源的台灣.也很快會被人數幾何的成長耗盡的!應該記取日本的教訓,才會下場跟日本一樣慘。 許多專家如北醫胸腔科中心主任周百謙指出台灣或許在3、4月已經潛在性社區感染,台灣社會原本也還有些難以掌控對象如外籍勞動者、偷渡客等等,也才會入境台灣時雖持陰性證明以及隔離,但在台灣逗留後返回自己的國度時,卻測出有陽姓等;或是台灣雖然勤戴口罩,但戴法有問題,或公共環境沒有多加注意,也未掌握無症狀帶原者等,或是因為PCR採檢的確認與公布需要48小時等等,許多台灣至今不需要好好面對的問題,如果不正視的話,一下就可能導致台灣醫療崩盤的。 日本疫情這麼慘,主要都是因為從去年起,自民黨政權期待習近平來訪以及貪圖陸客,到去年3月9日為止放任2百多萬陸客進入日本大舉散播傳染,其後又不斷為了東奧,至今東京等還靠少篩以及不計住進加護病房的重症者人數來壓低確診人數以及重症者人數,即使如此,人不斷死亡,是掩蓋不住的,日本在5月上旬確診人數又再度躍升到7千人,重症者人數每天不斷更新,大阪等地重症者人數一直超過重症者病床,或如京都也有20幾歲的男性重症卻在家無法呼吸而告死亡。 從日本失敗慘狀以及許多專家的反省與批判,可以歸納出台灣今後也必須慎防以及加強的: 1.必須擴大PCR檢測能力及加速確認能力,至少多採用PCR以外的採檢方式,例如針對新冠病毒的「抗原」與「抗體」檢測的試劑來快篩,早點檢查出無症狀帶原者,一小時就得出結果,需不需要進一步PCR檢測,屆時主治醫師再來判斷,至少可以讓這些帶原者不再繼續去傳染他人。 日本共產黨從去年就一直主張增加PCR檢查,才能安心,政黨支持率也因此大為提高 圖:劉黎兒攝影 日本日本最高新冠對應組織的政府分科會(新冠病毒感染病對策分科會)會長尾身茂5月7日才在菅義偉的記者會裡呼籲要多加利用廉價又快速的抗原檢查來防止變形病毒不斷擴散!但大家都覺得這呼籲來得太慢了,大阪現在亡羊補牢,也拼命用抗原檢查來快篩,以防許多人不自覺在擴散傳染。 台灣現在PCR檢測價格高達3000-6000元,而且台灣PCR採檢能量也就不過1天1萬人,也因此許多主治醫師不會積極建議作採檢,像是基隆女性確診前已經到醫院看病5次了,直到相當惡化後才採檢;而且採檢後需要48小時後才由疫情指揮中心發布,在這期間就可能會導致傳染的擴大。 2.台灣除了應善用抗原檢查外,為了面對未來開國的需要,也必須提高PCR檢測能力,尤其邊境如果自己不普篩的話,很難防堵各種劇毒的變種病毒的流入!原本病毒數較少的島國採取疫調方式防疫是OK的,台灣至今也因此成功,但因為無症狀或輕症帶原者大增,廣篩還是必須的,尤其對入境者應篩檢,不能只靠隔離或各自提出的PCR證明。 PCR檢測能量是越培養越高的,現在PCR檢測的方法、機器以及費用也跟一年前大不同了,日本有理化研等開發的PCR檢測,只需1980日圓,也跟一年前很不相同了。 3.及早廣篩才能阻斷傳染,防止醫療崩潰,如果快篩出無症狀或輕症帶原者,是否真的需要隔離,或許普通負壓病房就OK,不需佔用隔離負壓病房等,否則再多床的隔離負壓病房一下就滿床了,而事實上卻有許多帶原者在外面趴趴走!快速篩檢也可防止普通肺炎者佔用負壓病房。 4.日本很大的失敗是即使確診,卻放任居家自主隔離,或是境外客入境後在機場附近旅館隔離等,並未真正嚴格管理,這些隔離都可以隨意出門吃飯等,雖然對入境者有APP管理,但對於擅自外出或關機等,都僅以電子信函警告而已,一天發出300多封警告函給入境者,其他居家自主隔離者人數更多,完全失控!也因此許多傳染是如此散播出去的。 5.死亡人數增加的原因是重症速度加倍,各地都措手不及,重症化後如果沒有獲得重症者對待,如套上人工呼吸器或接上葉克膜等,很容易就死亡,發生在關西地區的就是如此,而且年輕人重症化比例很高,超乎想像,至今都覺得高齡者較危險,年輕病患很容易遭忽視,因此20幾歲、30幾歲都出現居家待機中死亡的例子。 6.日本新冠對應病床不足,製造醫療崩潰惡性循環;像大阪等關西地區至今還有1萬7千人確診卻無法住進醫院,一直在待機中,無法得到治療,也有許多人因此從中症轉為重症而告死亡;病床數確保或是療養飯店等確保也是很重要的課題。 7.日本從去年起因為各處醫院或高齡者設施處處發生院內感染,死亡人數驚人,死亡半數是此類感染造成的;也因此不斷加強管制如全面謝絕探望以及定期PCR檢測,但也還是會發生院內感染,很多是設施工作人員從外部帶入的。 現在大部分醫院都另外在院外停車場或能分流的病棟設立「發燒門診(發熱外來)」以防造成院內感染,這是連普通小診所都如此,若無法分隔,就只好一開始就拒絕發燒病患,但也造成許多求醫不得其門而入的悲劇。 8.日本防疫慘敗的一大原因是疫情嚴重卻還慢吞吞打疫苗;雖然台灣至今其實是無須打疫苗的安全國度,也不必著急,不必去打未必安全、未必有效的中國疫苗等,但如果要開國,或是國人要出國,因為國際逐漸採取疫苗護照方式,也只好打疫苗;現在安全的疫苗入手逐漸會比較容易,政府也只好多加費心費力,才不至於因為隨時可能出現的社區感染而提心吊膽。 日本所謂「口罩聚餐」是在餐廳也隨時要戴口罩   圖:劉黎兒攝影

拜登曾批普丁是「殺手」不影響會談 布林肯 : 美、俄將舉行高峰會

美國務卿布林肯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冰島雷克雅維克當地時間19日舉行單獨會晤。在會晤開始前,美國務卿布林肯在接受冰島國家廣播公司(RUV)採訪時透露,美俄兩國總統或將於未來幾周舉行高峰會。 但拉夫羅夫在與美國務卿會談結束後,接受媒體採訪時,並未對兩國總統會晤的問題予以答覆。 在此之前,美國方面曾多次表示,俄美總統將進行會晤,但克里姆林宮方面並未給予明確的說法。 《今日俄羅斯》(RT) 19日報導說,克宮表示,拜登有關「殺手」的言論不會破壞與普丁的峰會,與此同時,美俄據稱即將就會談達成一致。 拜登曾於3月受訪時認為普丁是「殺手」,RT援引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5月19日的說法稱,莫斯科不希望這事件給修復兩國關係的努力蒙上陰影。 不過,佩斯科夫表示,克宮目前正尋求給這件事情畫上句號,並將把重點放在更重要的問題上。他堅稱,如果兩國領導人同意在今年晚些時候舉行會晤,這場「口角」將不是主要問題。  

聽火星的聲音!NASA首度公開「火星著陸畫面」 外星球聲響曝光

最近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探測器「毅力號」成功登陸火星,引發全世界關注。NASA公布毅力號登陸的全過程,從不同的角度記錄這精彩的瞬間。雖然我們身在地球,卻能從第一視角看毅力號著陸火星的畫面,每一分每一秒都很驚奇!           ▼探測器登陸火星前的7分鐘,被稱為「可怕7分鐘」,這也是毅力號下降過程中最驚心動魄的階段。在NASA公布的影片中,能看到降落傘開傘、隔熱罩分離、毅力號從天空起重機底部伸出,成功著陸、天空起重機飛離等畫面。俯瞰火星地表、火星塵土被猛烈吹動的細節,看起來格外精彩。       ▼毅力號成功著陸後,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的工作人員忍不住發出掌聲。實驗室主任Michael Watkins激動表示:「這是我們第一次拍到登陸火星這樣的事件。這真的很驚人,我們整個週末都在一遍又一遍看影片。」   毅力號降落的過程中,麥克風並沒有運作,但一著陸就可以捕捉聲音。在NASA公布的影片中,能夠聽到毅力號的麥克風捕捉到火星表面的風聲。接下來毅力號將尋找火星上是否存在過生命跡象,希望它能帶來更多好消息吧!  

台灣手機品牌也將有摺疊機?HTC摺疊螢幕專利曝光

繼三星、華為與Motorola後,HTC也傳出將有摺疊手機。外媒報導,HTC向美國遞交的摺疊螢幕專利申請近期通過審核,採上下摺疊式,但主螢幕在外,待正式推出後,將成為首款台灣品牌摺疊機。 荷蘭科技網站《LetsGoDigital》報導,HTC長期以來一直將重心放在VR市場,如今在智慧手機部分終於有所動作。HTC前任執行長Yves Maitr曾表示,公司希望到了2025年,智慧手機部門能再度賺錢,根據國內推動5G網路的速度,這項目標可能會更快達成。 不過,5G並不是智慧手機目前唯一的主要發展方向,另一個選擇是摺疊螢幕,以三星為首的多家手機製造商已經陸續推出摺疊手機。 荷媒指出,2019年初HTC向美國專利及商標局提出一項專利申請,如今已通過審核,公布在世界知識產權局(WIPO)的資料庫中。 根據資料,HTC的摺疊螢幕採用上下垂直摺疊式,和三星的Galaxy Z Filp及Motorola的RAZR原理相同,但有兩點差異,一是主螢幕在外側,沒有副螢幕;一是手機中間凹摺處的兩端各有一個支撐零件,避免螢幕在多次摺疊後起皺摺。 和市場上現有的摺疊機相比,這確實是很新的設計,不過仍有些顯而易見的問題。例如能摺疊的軟性螢幕朝外是否容易導致刮傷?把手機從口袋中拿出時,兩側的支撐零件是否容易被卡住?零件與螢幕之間是否容易積灰? 荷媒分析,從專利文件來看,這款摺疊手機的開發仍處於早期階段,因為重點放在能讓螢幕摺疊的鉸鏈上,而非手機本身,因此可能還未考慮到相機鏡頭、按鈕和內部連結要如何擺放,故實際推出的成品可能還會有變化。

英智庫建議英國動員印太地區盟友應對國安法對港影響

英國一個智庫組織發表報告,認為英國未來外交政策應該轉向印太地區,在軍事、經濟等方面投入更多資源,又建議英國動員印太地區盟友,應對國安法對香港的影響。 被視為富有影響力的英國智庫組織「政策交流」,就英國在印太地區的新策略發表報告,指英國過去十年眼光只集中跟中國做生意,忽略了成就亞洲冒起的其他國家,認為代表全球約一半人口和一半經濟產能的印太地區,應是英國未來外交的重中之重。 報告建議英國政府設立印太地區特使,在經濟、科技、地區安全、管治、環保上跟盟友加強合作,加入現有的地區協議,例如《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美日澳印的《四方安全對話》也應倡議新的多邊投資協議,成立論壇宣揚及鞏固民主價值。 報告又提出,英國應該增加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力量。 剛離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晉三為報告寫序言,贊成英國跟區內國家合作發展,又說英軍,特別是海軍,在印太海域的出現將很受歡迎。 《衛報》的報道形容,報告的建議會意味英國脫歐後外交政策重大轉變,將英國塑造成敢於挑戰中國專制政權的國家。 報告也有提及香港和台灣,認為英國應該動員印太地區盟友,應對國安法對香港的影響,制裁壓制香港民權的中國政府官員,加快讓BNO持有人得到英國公民身份,又建議英國在衞生、網絡安全這些全球議題上加強跟台灣合作。
x